CPI与生猪价格的关系及竞争格局探讨

近期整个板块持续走强,去年主要考虑产能周期的起点,现在更多关注未来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,我们认为这是市场关注非常重要的点。今天邀请了爱猪网创始人战总,也是很多养殖企业的咨询顾问来为大家

近期整个板块持续走强,去年主要考虑产能周期的起点,现在更多关注未来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,我们认为这是市场关注非常重要的点。今天邀请了爱猪网创始人战总,也是很多养殖企业的咨询顾问来为大家做分享。另外CPI也是投资农业板块的考虑因素,我们也非常荣幸邀请到宏观首席宋雪涛老师跟大家分享当前CPI的情况。

会议内容主要分两大部分:

一、CPI与生猪价格的关系;

二、产业专家分享养殖竞争格局。

首席观点,天风宏观首席

1、通胀方面,疫情不会改变年内CPI震荡回落的整体走势,但会影响节奏。不同疫情情景下,CPI的中枢基本相同,但疫情高发期延长会压低PPI和非食品CPI,并抬高食品CPI。其中,疫情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不能忽视,食品供给可能较常规情形有所短缺;疫情会导致工业生产、建筑业施工强度和消费需求处于较弱水平,工业品价格的下跌将传导至部分非食品CPI项目。我们预计2月CPI同比5.8%,其中食品项同比23.4%,非食品项同比1.3%。

2、海外疫情方面可能会持续到5-6月,影响中国二季度出口和全球产业链。现在看海外疫情可能大概率控制不住,如果不采取中国的集中防控方式,则疫情可能持续至5-6月气温上升。可以预见2季度美欧日经济数据将表现较差,可能对中国2季度出口和全球产业链产生较大影响。外围市场大跌加速了国内市场的内生调整和风格切换,随着复工加速恢复和政策加速出台,成长股和价值股的极致分化有所收敛,低估值价值股的防御属性相对上升。由于中国已经基本控制住疫情,国内市场的政策面和基本面均向上,如果海外出现二次下跌(可能性较大),A股受影响的程度小于第一次。出口相关的方向可能受到海外影响,消费医药农业等内需通胀相关的方向会表现出较强的复苏。

首席观点,天风农业首席

1、通胀有利于农业板块,建议超配。今年上半年还是维持较高水平通胀,有利于农业板块,今年建议超配农业,优选业绩好、确定性增长,估值便宜的生猪养殖板块。未来包括种业、动保也会有一定的机会。

2、生猪养殖板块建议拥抱确定性的成长龙头。去年看周期,今年重点看市占率、扩张速度以及单头利润、出栏量的确定性增长。中期来看,当前生猪养殖行业恢复比较缓慢,高盈利周期被拉长,尤其是当前生猪存栏恢复比较缓慢,叠加三元种猪行业里占比的逐步提升,导致结构上能繁母猪的效率比较低。预计今年全年生猪均价33元/kg,预计2021年的均价下降幅度非常有限,可能在30左右。中国的养殖龙头企业以量补价,市占率进一步提升,业绩同比去年还会增长。

3、短期来看,二季度的猪价有望进一步上升,预计今年的高点应该在二季度、三季度之间的位置。从存栏、补栏的推算情况来看,去年基本上下半年下跌开始补栏,从供应量的放量来看也是今年二季度,三季度初才有可能陆续出栏。目前的疫情还在发生,三元母猪占比提升,出栏量增长或将会在三季度体现。

综上,从短期和中期来看,我们认为猪价还是非常乐观。从标的来看,龙头企业高速成长,龙头企业集团优势非常明显,体现在资金、管理、防疫上,都会有比较强的防控能力。

4、标的来看主要看两点,一个是单纯的利润,一个是出栏量的确定性的情况。去年更多看周期属性,今年主要看业绩、出栏量、单头利润的确定性。重点推荐高成长的牧原股份、新希望;盈利确定性强的温氏股份、天康生物;其次高弹性、经营业绩一季度有望改善的正邦科技、天邦股份。新希望是3月金股,成长性较强,具有一定资本优势,重点推荐;温氏,今年的出栏量相比去年会略有下滑,在1500到1800万头之间,明年是2500到3000万头之间,当前升级老猪场提升防疫水平,预计今年4、5月的时候温氏改善或有体现,会持续跟踪;天康,因为新疆没有非洲猪瘟,天康生物成为养殖板块盈利确定性最强的企业,天康还有疫苗板块,公司的估值便宜,对应2020年业绩只有3x,安全边际强。此外,去年推荐的正邦科技、天邦股份一季度有望持续改善,预计一季度有陆续改善空间,二季度会出现量价齐升的情况。

【专家观点,战总】

主要分享三方面内容:

一、产业结构调整情况

1、非瘟导致市场供给腰斩,从生产周期看未来3-5年生猪市场仍然向好。2010年到今年,整个十年是养猪行业快速发展的十年,生猪出栏量在2014年达到7.35亿头左右的高点,随后几年生猪出栏没有突破过7.1亿头,在7亿头左右。可以预判如果中国的人口没有快速的增长,整个社会对于生猪的需求量基本上徘徊在7亿头左右。但在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,对生猪市场的容量形成巨大的冲击。虽然报道和内部的数据披露称2019年有5.3亿头左右,估计实际行业内的情况比5.3亿少一点。由此出现了反周期问题,即非洲猪瘟导致市场容量的减少会有周期性的恢复,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:生产周期和市场周期。生产周期方面,因为生猪养殖自然规律特别强,不仅需要资本,也要等母猪的繁殖,所以猪场从筹建到猪的销售,至少要两年的时间,生产周期在两到三年。结合市场容量的腰斩,从宏观上可以预估未来三到五年生猪市场是比较好的。

2、产业结构的调整后,头部成熟度更强。通过媒体、天风证券的调研、报告等可以判断出养猪产业结构特点:头部结构的成熟度越来越强。随着养殖结构的调整,可以看到头部企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,体现在三个指标:一是产业的门槛越来越高。不光是疫苗本身的作用,养猪的技术门槛因为非洲猪瘟之后发生了非常大的升级。二是资本优势,这部分企业更具有后发的能力和驱动力。三是稳产能力。新希望这三点都具备,企业文化中具备人才培养的体系,资本优势比牧原要强。技术是新希望之前相对短板的一块,这几年随着专家的提升,包括越来越熟悉养殖体系的规律,也有所提升。从产业结构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头部的养殖企业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。去年的统计数据来看,非洲猪瘟开始到去年年底,行业内的产能规划是4.6亿头,如果大家都实现了自己的规划,到三年之后,也就是市场上会多出4亿头的生猪,当然这是比较理想化的状态,最终可能实现不了。给大家提供一个数据,生猪的产能释放应该是三年之后。

二、猪价情况

1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猪价息息相关,大企业更关注生产、市场、行业周期。微观评价,生猪出栏和整个市场供求关系的判断,我们在行业内不好判断,可能跟从事的对象有关,大部分是大猪场。大猪场关注的是生产周期、行业周期,不怎么关注猪价周期,他们更多会控制成本,也就是说市场的高和低对他来说是赚钱多少的问题,他们更多关注生产周期和行业周期。

2、猪价受行业周期、市场周期、生产周期叠加影响,持续看好。生产周期方面,生猪出栏恢复需要2-3年是一个常识。市场周期,从2018年开始到现在,按照没有非洲猪瘟的情况下,市场周期本应在2021年会到高点,然后逐渐往下走。而因为非洲猪瘟整个产业结构调整,出现了新的行业周期,产能减半,所有的企业特别是农牧企业开始放弃追求质量增长,都在追求数量增长,要占据产业调整之后被腰斩的市场空间位置,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,行业周期、市场周期和生产周期叠加,可以精准的判断出来未来三到五年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仍非常强。

三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后,供应链上企业的生存现状。

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是否能生存取决于养殖结构有无变化、以及企业自身竞争力是否能适应市场变化。中小企业是否能存活,一方面取决于养殖结构是否变化,也即消费客户、消费市场这一需求端有没有变化,如果消费市场(需求)变化,给市场提供产品的中小企业也会发生变化。就目前来看,养殖结构会呈现头部化,对于一些在创新能力、产品的储备能力、技术服务能力偏弱的中小企业,基本上是没有竞争力,会逐渐退出市场。越来越专业化的企业,比如普莱柯这样的企业会更有优势,因为创新、产品储备、技术服务能力、行业内的品牌深度都具有优势。接下来整个产业在被腰斩市场之后的恢复期过程中,会出现一些新的寡头。除了养殖以外包括动保、饲料都会出现这个情况。中小企业接下来在恢复期过程中,随着养殖结构的变化,只有更具有创新、产品储备、技术服务的能力的中小企业才能活下来。这是市场必然的发展规律。

【提问环节】

【提问】:您刚才提到大企业更关注生产和行业周期,那么价格周期怎么看?另外,如何看待养殖企业之间的成本差异?

1、头部大企业更多会基于效率化来考虑,投入和产出效率能不能提高,对于一些其他企业是基于成本考虑,最终考核指标应该是通过整个养殖效率来考核。给大家举个例子,一个厂长在运营过程中,会考核厂长投入,这批猪进去申请配置的生产资料,到最后生猪出栏之后的市场价格之间的比例。局部的企业会考虑成本,能帮猪场内部降到一定的成本。

2、差异性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,但它和考核没关系,和企业的技术体系有关系。举例,如X大型企业是一家工业化,猪饲料转型做养殖的,他们在考核中会更多的从工业化的角度考核,而M企业是从人的角度考核多一点。两种不同的文化导致内部企业的绩效制度不同导致的。
 


【提问】:自繁自养和公司+农户,您觉得他们在防疫过程中是不是有优劣势?

市场已经反馈出来这个结果,牧原的股价很高,牧原今天规划和明年的规划为宏大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模式优势。未来随着温氏模式的升级改变,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温氏公司+农户的模式,现在是叫公司+养殖小区+农户。

【提问】:非洲猪瘟以后各家猪场都在提升猪场生物硬件防疫水平来防范疫情,这个情况下,头均疫苗的需求量是否有下降?

据我这边数据,整体头均疫苗使用量在下降。下降幅度不好统计。

【提问】:您怎么看猪用疫苗市场的空间?

猪疫苗的市场空间还是有的,只是结构发生了变化,一些上市公司包括今年很多的疫苗企业都在采取两个策略,第一,产品联苗化,即所有的疫苗进行联苗,这是产品结构的变化;第二是在技术服务方案上来做一些新的尝试。

【提问】:头均疫苗下降的话,是由多少下降到多少?

行业内这个数据不是太好统计。

【提问】疫苗的下降体现在哪些方面?使用下降还是使用苗的下降?还是说使用量有下降,还是整体上防疫比较好、都不打了?

据我了解口蹄疫大部分地方还会打,疫苗的下降比如说蓝耳苗、腹泻苗等,这些比较小众的疫苗,因为很多猪场提高了管理水平、已经净化了,所以打得比较少,但口蹄疫苗还是会打的。整个疫苗产品结构中,基础苗必须打,商业化苗打得越来越少。例如蓝耳苗就是商业苗。猪场有两种方案,有的猪场不打疫苗可以用其他手段控制,有的猪场就是要打疫苗,打不打看商业化运作。

【提问】:联苗化价格会不会上涨?

目前看到的价格没有上涨。

【提问】:再回到养殖,您觉得未来如果划分前十大、前二十大市占率您怎么看?比如未来三年或是到2022年,前十大会占什么样的规模?

现在在网上看到的前十大不是特别准确,仅做一个参考。未来三到五年,我认为前十大占40%是没问题的。

【提问】:国内同行里非上市公司有没有有做得比较好的?

有几家,比如说天兆、湖南佳和等,他们的母猪存栏在5万头以上。

【提问】:非上市公司成本会比上市公司低吗?他

存在这样的情况。

【提问】:随着复产,密度提升,猪瘟复发有没有可能?

农业部刚发了非洲猪瘟的防控政策,之前非洲猪瘟爆发很多要捕杀,现在允许拔牙后继续生产,因为现在很多拔牙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。这个政策改变就可以解决目前复产的难点,也是之前很多人不上报、不敢复产的矛盾点。

【提问】:目前海外新冠疫情比较严重,豆粕等要从海外走,成本会不会有所上升。单位养殖成本里豆粕的成本能占到多少?会不会有影响?

这块确实是不确定性因素,当然有些大的养殖企业豆粕和玉米的储备量至少可以维持三个月,但也确实会有一些不确定性的影响。饲料占到整个养殖成本的70%,豆粕会占到饲料成本的30%。

【提问】:豆粕可以存放3个月吗?

现在的技术没问题,会用两种方式储备:一是仓储;二是加工成饲料,大企业都有这个能力。

【提问】:您刚说的几个头部企业扩张,他们采购饲料会不会比市场价有优势,会不会跟海外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、可以锁定价格?

有,大企业采购的确价格是有优势的,因为规模大,这是市场决定的。他们的采购是非常专业的,年计划最重要的一部分规划就是采购。这块他们会有常年的采购计划和采购渠道。

【提问】:现在很多企业从饲料行业起家,往下游养猪延伸,他们以往的经验、资源能不能很好地延伸和复制?

饲料企业往下游走是必然的趋势,这一趋势来自于市场红利的转移,饲料的利润会越来越薄,利润转移到养殖上,所以导致很多饲料企业开始往下游延伸,这是市场客观逻辑决定的,但并不是每家饲料企业都有这个能力,要看技术能力、文化属性能力、创始人的素质等很多的条件,来判断这家企业能不能往下游走、能不能走成功。

【提问】:如何看待温氏外购仔猪?

温氏抢仔猪正常,(天风农业)但据我们了解,全年来看大概也就是50万头左右,比例很小。

【提问】:您提到大企业更重效率、小企业更注重成本,有些腰部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反而是全行业最好的,原因是?

大企业和小企业不一样的非常重要的地方在于,第一,大企业有战略成本的投资,比如说牧原,土地、在建这块成本比一些小企业高很多,小企业的战略发展偏慢一点,投入会少一些;第二,大企业的组织成本非常高,组织的组建和组织的适应性上有成本投入,不是每个人都能留住、每个人都要经过培训,这意味着组织成本是很高的。所以说大企业的战略和组织成本占到成本结构中很大一部分。单纯从工业成本方面,包括技术层面,大企业相对来说比小企业有优势。由于组织成本高、导致大企业必须注重效率。回过头来看中小企业,中小企业的团队比较稳定、组织成本相对来说就比较稳定,另外战略成本没那么高,所以中小企业有这些方面的成本优势。

【提问】:所以您的意思是大企业的生产成本更低,但从完全成本角度,包括折旧、三费,大企业会高一点?

对。

【提问】:但从养猪行业来看,在建是没有折旧的,这个行业三费占比也不是很高,会导致完全成本差距那么大吗?如果除了生产成本外的成本费用,包括三费、折旧就可以拉开大小企业的成本倒置的话,是不是说明技术对于养猪行业带来的成本差距不会特别大?因为如果生产成本占比大的话,那么完全成本还是大企业更低的?

第一,技术层面看,腰部企业和大企业的差距并不大。第二,从整个采购、供应链来看,大企业比小企业有优势一些,第三,整个的组织成本上来看,小企业比大企业更有优势一些,从战略的规划层面上,小企业比大企业在成本结构里又具有一定的优势。
 

郑重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为您推荐